只有一个“韩束”的上美,不够打 重点聚焦

来源:总裁管理学府 2023-04-15 19:03:36

总裁管理学府

读懂10000种创业赚钱的生意

▼长按下方↓↓↓二维码进群


(资料图)

来源 | 伯虎财经(bohuFN)

作者 | 灵灵

12月22日,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上美股份”)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敲钟上市,开盘报价25.2港元每股,总市值达100亿港元。

这是继2018年、2021年尝试上市却失败后,上美集团IPO的第三战,也终于如愿登陆资本市场了。

上美上市前,业绩大变脸

2002年创立的上美已经是本土化妆品行业内的老兵。

虽然成立于渠道为王的年代,但因能快速适应渠道和社媒的变化,上美抓住了行业风口。

为了适应市场形势,上美从CS、KA、电视购物、网销的传统组织架构,优化调整为偏重新零售、线上化的新型组织架构,吸纳更多流量型、零售型人才加入。

目前,上美已围绕护肤品牌韩束起家,之后又发展了面膜品牌一叶子、母婴化妆品品牌红色小象等品牌,以扩大品类和品牌矩阵。

(韩束宣传图)

招股书显示,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2021年,上美是唯一拥有两个护肤品牌年零售额均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国货化妆品公司。

此外,红色小象于2021年零售额已超过人民币18亿元,在中国市场国货品牌母婴护理产品中居首。

按零售额计算,2021年,上美于国货化妆品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.7%,排名第四;其于中国整体化妆品市场排名第十四,市场份额为0.8%。

过去三年,上美的发展处于稳步向上的状态,但到了今年,业绩却迎来“大变脸”,收入和利润皆出现减少。

2022上半年,上美营收12.62亿元,同比减少31.1%;净利润6280万元,同比减少64%。

营收利润双双下滑背后,和上美三大核心品牌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。

过度依赖大单品,

但竞争力撑不起来

从上美的发展结构来看,其对少数核心品牌的依赖十分明显。

当下,上美的收入主要来自韩束、一叶子和红色小象这三个品牌,它们于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贡献了总收入的86.6%、 91.8%、92.2%及93.0%。

当这些品牌的收入下滑时,上美的整体收入也受到牵连。上半年,韩束、一叶子、红色小象的销售额均呈下滑态势,分别同比下滑24.25%、43.52%、24.40%。

而且,即使是韩束、一叶子和红色小象这三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力,也在发生变化。

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,韩束为公司创造的收入分别为9.19亿元、13.33亿元、16.31亿元和6.04亿元,占总收入比重的32%、39.4%、45.1%和47.8%。

韩束的收入增速在放缓,产品影响力明显下降,但是占公司的收入比重却仍有上升趋势,原因就在于,一叶子、红色小象以及其他品牌的产品竞争力“不在线”,导致上美对韩束的依赖度逐渐上升。

整体来看,上美在产品竞争力上面临着亟需转型升级的境况。

一直以来,上美在营销上的支出十分豪华。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,公司产生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3.25亿元、15.39亿元、15.72亿元及人民币6.08亿元,分别占总收入的46.1%、45.4%、43.4%及48.2%,占比逼近一半。

相对而言,其在研发上的支出要显得比较寒碜。2019年至2022上半年,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8290万元、7740万元、10470万元以及5190万元,占比分别为2.9%、2.3%、2.9%及4.1%。

在研发上,A股上市公司贝泰妮的表现要好一些。2022上半年,贝泰妮总营收为20.5亿元,投入研发金额达8151.04万元,占比3.98%;三季度,这一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4.35%。

在营销的投入,也带来了上美在渠道上的转型。上美的线上业务占比逐年在增长,2019年-2022年上半年,上美集团线上渠道收入分别为15.05亿元、25.43亿元、26.98亿元和9.31亿元,占总收入比分别为52.4%、75.2%、74.6%和73.8%。

但渠道的转型并未带来质量的提升,这也导致过去很长时间里,上美始终在啃老本。之后推出的新品牌,也未能扛起大旗。

2019年至今,上美集团先后推出针对敏感肌肤的“高肌能”、孕妇专用护肤品“安弥儿”、洗护品牌“极方”、婴童护肤品牌“一页”、功效护肤品牌“安敏优”等。截至目前,新品牌仍在孵化期,合计收入仅占总营收的10%左右。

事实上,亟需提升产品竞争力已成为包括上美在内的国货美妆的发展现状。

(图源上美招股书)

国货美妆的挑战,刚刚开始

这几年,我国化妆品市场迎来加速扩张。

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,2015年-2021年,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由4801亿元增长至9468亿元,年复合增速为12%,远超过同期全球市场的2.2%。

我国是全球所有主要经济体中,增速最快的国家。

然而,当前国货美妆也面临着一个实实在在的难题,即市场的大多数份额仍然被外资品牌主导着。

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,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国货品牌占比47.2%,对比韩国、西欧、日本和美国,其国货品牌占比分别达到82.4%、71.7%、71.6%、54.1%。

按零售额计算,202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占21.9%的市场份额,全部为国际化妆品集团。

这也意味着,中国国货品牌仍有较大增长空间。

这几年,国货美妆迎来上市潮,珀莱雅、贝泰妮、爱美客、华熙生物等先后IPO成功。自上市以来,上述国货美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,股价一路高涨。

眼下,国货品牌相较于国际大牌最大的不足是历史和技术的沉淀。

许多国货品牌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,虽然通过营销与线上渠道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增长,但最终依然要回归到产品上,通过研发来保持竞争力,进而寻求国货美妆的市场地位。

如此说来,国货美妆的挑战其实才刚刚开始,比拼技术的时候到了。未来,本土彩妆能否拿回属于自己的份额,就得看品牌们的技术研发进度、沉淀成果了。

参考来源:

1、节点财经:上美股份,百亿市值仅仅是开始

2、界面新闻:韩束母公司上美集团港股上市 转型发展迫在眉睫

3、满投财经:上美集团还能依赖“韩束”多久?

*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,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。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平台将立即更正。

欢迎小伙伴们转发、点赞、发表神评!

高端财经人士必备微信号

关键词: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