迟到27年!《灌篮高手》完成了与观众3个约定,也留下了一大遗憾-全球热资讯

来源:电影七 2023-04-23 15:57:05

《灌篮高手》上映了,很多人因此也走进了电影院。


(资料图)

上映仅3天,票房已经破3亿,而且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观众二刷,甚至三刷。

对于这样的成绩,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。

毕竟,一群热血的少年打着篮球,早已映入了无数人的青春里。

一句“全国大赛见”,一等就是27年,《灌篮高手》终于完成了与观众的3个约定。

但是,看完电影后,你可能还想知道的几件事。

1、迟到27年的全国大赛

《灌篮高手》的漫画共31卷,从1990年开始连载,3年后被制作成了动画。

小时候,很多人看过了前1-22卷动画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V版。

可是,后续的23-31卷,也就是全国大赛篇,却突然戛然而止。

至于原因,一直不得而知。

直到后来,在一次采访中,原来井上雄彦和出版社,以及电视台有了矛盾,才终止了TV动画的制作。

原因很简单,电视台和出版社都希望他能够满足观众的期望,让湘北拿到全国冠军。

然而,井上雄彦却对此说“不”。

他认为这样的结局,完全不符合他创作的初衷!

所以,动画以湘北队登上列车,前往全国大赛结束,至此再也没有了下文。

而作为漫画的结局,全国大赛无疑是《灌篮高手》全篇的重头戏。

正因为如此,电影版《灌篮高手》才将湘北的最后一战,拍成了电影。

一方面,保证了结局完整,另一方面,弥补了观众的遗憾。

2、电影《灌篮高手》最后的结局

全国大赛,高手如云。

湘北队被分到“死亡组”,对手是卫冕冠军山王。

在电影中,井上雄彦放弃了线性的叙事方式,营造了一场全程让人窒息的巅峰对决。

上半场一度领先的湘北,到了下半场,山王利用“零分战术”一次次把湘北逼入了绝境。

最终,流川枫将球传给了樱木花道,完成了绝杀。

湘北队以微弱的比分,赢得了这场比赛。

然而,后续的故事,作者井上雄彦一笔带过,交代了湘北在接下来的比赛里惨败给了爱和学院,从而被淘汰出局。

后来,面对粉丝的请愿,井上雄彦却拒绝继续画下去。

他的回答依旧没有改变:“这就是我能想到最好的结局了。”

不过,说实话,《灌篮高手》完全可以不这么画。

比如说,让湘北拿下全国冠军,然后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,最后在让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
总之,满足粉丝所有的期盼。

试问,那还算是青春吗?

其实,与山王一战后,湘北的众人已经在篮球场上证明了自己。

虽说有些遗憾,但这也正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。

3、井上雄彦最后还是食言了

2004年,庆祝《灌篮高手》的销量突破1亿册。

井上雄彦来到神奈川县三崎高中举办展览,并在黑板上绘出了最后的故事《十日后》。

其实,就是全国大赛结束的十日后。

宫城当上了湘北的队长,但也开始苦恼无法胜任这个角色;

三井寿更加苦练投篮,准备明年的全国大赛;

赤木不打篮球,认真地学习,准备考大学;

流川枫学习英语,准备去参加NBA;

樱木花道躺在病床上,看着NBA的比赛,发誓要去美国打球,并大喊了一句“因为我是天才啊!”

很多读者在看到后,有的人落泪,有的人激动,有的人快乐......

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那个热血的夏天,很快又再次回到了现实。

4、《灌篮高手》的电影依然留下了遗憾

当很多观众看完电影《灌篮高手》后,可能会与樱木花道与流川枫,那一记跨越时空而来的世纪击掌,产生深深共振。

虽然还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感动,但是不免也留下了遗憾。

原因很简单,好像跟记忆中的《灌篮高手》不太一样。

电影版的故事,依然讲述的是全国大赛,湘北和山王的巅峰对决。

但是,井上雄彦却选择以宫城良田的角度展开叙事,讲述了宫城良田的过去,单亲家庭长大,遭遇了重大变故,最后在篮球场上收获成功和友情的故事。

虽说这么做并没有太大的问题,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。

在我看来,正在上映的电影版《灌篮高手》,更像是以宫城良田为主角的番外篇。

可能多穿插一些流川枫和樱木花道,以及三井寿的视角,可能故事会更加好看一点。

所以,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,电影版《灌篮高手》还是留下了一大遗憾。

5、电影幕后不得不说的故事

每当《好想大声说我爱你》的音乐响起,就好像能感受到热血涌上心头。

其实,作为《灌篮高手》的主题曲,它的名气一点也不逊色于作品本身。

这一点是多数人都同意的,没有一点争议声。

而《灌篮高手》的片尾曲——直到世界尽头。

其实它真正的名字,并非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这个,而是叫做《直到世界终结》。

当初,这首歌被用作片尾曲时,意外被误写成了《直到世界尽头》。

没想到,这个名字更加符合动画的情景。

而且这也不是《灌篮高手》的第一部电影,早在1994年到1995年之间,就有过相关的电影上映。

这次的电影版《灌篮高手》,是对应漫画25卷到31卷的内容。

故事主线来自1998年以宫城良田为主角的番外漫画《耳环》,更多描绘了他的家庭关系和童年经历。

总的来说,这波“双向奔赴”的回忆杀,早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所承载的维度。

没有所谓的新鲜感,而是我们都忘不了那个盛夏,有一群人带给我们的感动。

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们的内心依旧如少年!

关键词:

返回顶部